跳至正文

鮟鱇鱼和灯笼鱼是一种吗,鮟鱇鱼和灯笼鱼是一种鱼吗

有一种海里的鱼,长得很扁,头上有一根触须,可以发光吸引小鱼,然后吃掉,这是什么鱼?

有一种海里的鱼,长得很扁,头上有一根触须,可以发光吸引小鱼,然后吃掉,这是什么鱼?

鮟鱇鱼

头上有个灯的那是什么鱼啊??

头上有个灯的那是什么鱼啊??

深海鮟鱇

这种鱼属于鮟鱇鱼目,正式的中文名称是深海鮟鱇鱼,但很多人俗称它灯笼鱼。这种深海鱼类看起来有些奇形怪状,它圆圆的身体看起来就跟个篮球似的,而且从它的大嘴看,似乎也很容易就能吞一个篮球进去。它的大嘴里张着又尖又长的獠牙,就是因为这些牙齿,使得这种鱼在西方有了“黑魔鬼”的称呼,不过尽管长得凶恶,但深海鮟鱇其实只能长到大约5英寸(12.7厘米)。这种鱼有以下特征:

1. 没有肋骨,所以胃可以撑得很大,甚至吃下比自己大的鱼;

2. 牙齿强壮而且向内倒钩,只要进了嘴的猎物就别想逃出;

3. 它们没有一般鱼类的鳃裂,取代其的是鳃孔,而且鳃孔长在胸鳍的基部下方;

4. 胸鳍常长有肉柄,可以在海底爬行;

5. 深海鮟鱇一般是黑色,而浅海的颜色则比较鲜艳,往往和环境符合以作为保护色。

无论是中文俗称的“灯笼鱼”还是英文名“深海钓鱼者”都来自它长长的特化脊骨,以及其尖端的一个发光器官,和许多深海鱼类一样,深海鮟鱇就是用这个东西来吸引小鱼,它象使用钓鱼杆一样前后摆动这个“诱饵”,并且不断闪烁,一旦猎物被“诱饵”吸引得足够近,这位“钓鱼者”就用它强有力的大颌一口吞下。

一千米深的水下的生物有灯笼鱼🐟?

一千米深的水下的生物有灯笼鱼🐟?

有的,在深海中有许多会发光的动物。

按照海洋学上的划分,深度不超过200米的区域为滨海带,又称光合作用带。在这个深度下,太阳光可以有效穿过海水,其中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深度超过200米的区域,都被认为是深海。即使是最清澈的海水,太阳光最多只能穿透到大约1000米深的地方抄,从滨海带底部到这里的区域被称为中层带。

从1000米以下是深层带,由于太阳光到达不了这里,所以该区域非常暗。对于深层带中的生物,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它们的眼睛基本上都已经退化。还有一些生物进化出了发光装置,例如,深海琵琶鱼,它们长发光的生物器官,用于诱捕小鱼。

深海琵琶鱼是人类已知的最迷人而且最奇特的海洋生物之一,生活在1,000米深的水下。琵琶鱼的名字源自从它们的鼻子处长出来的形状如钓鱼竿的器官。这个充满生物发光细菌的器官能够发光,用来引诱小鱼成为其猎物。它的钓竿是由背鳍的第一鳍棘演变而来zhidao的,钓竿竖立在巨口的上方,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深海琵琶鱼中的一种

谁知道活在海里一千八百米下的一种发光鱼叫什么?

深海中生活的鱼种类很多,如深海鮟鱇鱼、灯笼鱼.一般深海鱼类都有发光器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眼睛退化或消失;身体柔软或骨骼钙化不完全;具有较大的口,能摄取比自身大好多倍的食物;但目前我们常见的海水鱼类很少是深海中生活的.

谁知道这个丑八怪是什么鱼

鮟鱇,深海鱼,头上有一个用来捕食的小灯笼,所以也叫灯笼鱼.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非常鲜美的海鱼,一般舟山附近比较多,平时比较少见.尤其是鮟鱇鱼肝更是一道名菜.

猜 海洋动物别名

鮟鱇 鱼【名称】鮟鱇

【学名】Lophius litulon

【别名】鹅鱼(goosefishes)

【俗名】海蛤蟆、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科属】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鮟鱇目(Lophiiformes;anglerfishes)

鮟鱇科(Lophiidae)

【种类】有4属约25种,中国产3属3种

【分布区域】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北部以及黄海。

【形态特征】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口内有黑白斑纹,下颌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头及全身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背鳍前部有6根相互分离的鳍棘,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质穗;胸鳍宽大在身体两侧成臂状;臀鳍有8~11根鳍条。各鳍均为深褐色。

 【生存现状】鮟鱇目、鮟鱇科的统称。鮟鱇一般底栖,静伏於海底或缓慢活动。肉食性,以「钓饵」引诱猎物,待猎物接近时,便突然猛咬捕捉。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各种无脊椎动物和海鸟。在世界某些地区,鮟鱇作为食品出售。鮟鱇的种类包括大西洋的美洲鮟鱇(Lophius americanus)、欧洲的L. piscatorius及东方的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鮟鱇鱼又叫老人鱼,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似老人咳嗽。鮟鱇鱼的前端扁平呈圆盘状,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它平时常栖伏水底,紫褐色的体上光滑无鳞但散杂着许多小白点,整个体色与海底颜色很相似。

鮟鱇鱼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鱼上钩,送入口内。

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久而久之,鮟鱇鱼就形成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

【种类介绍】钢毛拟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单棘躄鱼,又称蟾蜍鱼(sea toads),体色呈浅红色,皮肤有淡黄色斑点,体型硕壮,具有很高食用价值,台湾渔民称之为青蛙,大一点的鱼可以卖到不错的价钱,据说吃起来像青蛙肉。

阿布氏单棘躄鱼(Chaunx abei)

躄鱼,又称蛙鱼(frogfishes),胸鳍呈臂状,肌肉相当发达,适合在珊瑚礁间爬行,基本上他们用爬的会比用游的快多了。身体颜色具有相当多的变化,ㄒ有些种类非常漂亮,通常也会成为人们的水族宠物。

条纹躄鱼(Phrynelox zebrinus)

棘茄鱼,又称蝙蝠鱼(bat fishes),身体通常呈扁平状,全身布满很发达的结状鳞,称之为盾突(bucklers),所以大概也没有人想吃它。同时,他们也是擅长在海底爬行的一群,几乎不太会游泳,这还是以前人所始料未及的。

网纹棘茄鱼(Halicmetus reticulatus)

强生氏鮟鱇 (Melanocetus johnsoni)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

强生氏鮟鱇的胃能像右图一样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猎物也能吞下。

密棘鮟鱇(Ceratias holboelli)密棘鮟鱇的雌鱼远大于雄鱼,左图大的为雌鱼,全长1-1.2米,小的为雄鱼,只有8-16厘米,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上而生活。雄鱼遇到雌鱼时就咬住不放,不久就成为雌鱼身体的一部分。左图雌鱼像腹鳍的部分就是寄生的雄鱼。

羊齿鮟鱇(Gigantactis vanhoeffeni)全长30厘米,具有体长两倍以上长的“钓竿”。

疏棘鮟鱇 (Himantolophus groenlandicus)全长60厘米,具有绳结和绳条一样的“钓竿”。

【经济价值】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钱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担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原料。

详细介绍一下鮟鱇鱼??

鮟鱇鱼

鮟鱇鱼俗称很多,还有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之称。没见到这种鱼的人,看到这些名称,也能猜出个大概模样。不过,它还有一个更贴切动听的名称,叫琵琶鱼。这是因为它体前半部平扁,呈盘状,向后逐渐尖细,全身犹如一把琵琶拨乐器。说来你可能不信,它还真的能弹拨出声音来。鮟鱇鱼为中型底栖鱼类,平时潜伏海底,不善游泳。有时借助于胸鳍在海滩涂上缓慢滑行,每移动一步哼哼,发出酷似老头咳嗽的声音。所以,在我国北方沿海又称它“老头鱼”。

鮟鱇鱼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我国只有两种,—种叫黄鮟鱇,另一种是黑鮟鱇。前者下颌齿多 2行。口内白色,臂鳍条 8~11根;后者下颌齿多 3行,口内有黑白圆形斑纹,臂鳍条6~7根。黄鮟鱇分布于黄渤海及东海北部,黑鮟鱇多见于东海和南海。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 6根是黄鮟鱇,5 根是黑鮟鱇)。前两银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 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琵琶鱼和灯笼鱼是同一种鱼吗

不是同一种鱼

头上长一个灯是什么鱼有图片吗

琵琶鱼

鮟鱇鱼的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生活在温带的海底下,鮟鱇一般底栖,静伏于海底或缓慢活动,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鮟鱇鱼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种类多样:大者可达1—1.5米。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大嘴巴里长着两排坚硬的牙齿,鮟鱇鱼利用头顶上的鳍刺作为诱饵。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口内有黑白斑纹,下颌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头及全身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背鳍前部有6根相互分离的鳍棘,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质穗;胸鳍宽大在身体两侧成臂状;臀鳍有8~11根鳍条。各鳍均为深褐色。

  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5~6根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两根位于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腹鳍短小,喉位。尾鳍圆截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鮟鱇鱼的前端扁平呈圆盘状,这种鮟鱇全长只有10厘米。在深海中不大能遇到猎物,所以较自己大的食物都尽量吞下。锐利的牙齿是向内边的,一旦捕到猎物,就不会让它逃脱。鮟鱇鱼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鱼上钩,送入口内。

啥是鮟鱇鱼啊?

科 属: 鮟鱇科

地 方 名: 海蛤蟆、蛤蟆鱼、老头鱼、结巴鱼

形态特征: 体前半部平扁呈圆盘形,尾部柱形,一般体长40~60厘米、体重300~800克。头特别大而平扁,口宽大,口内有黑白斑纹,下颌有可倒伏的尖牙1~2行。体柔软、无鳞,背面褐色,腹面灰白色。头及全身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背鳍前部有6根相互分离的鳍棘,第一棘位于吻背面且顶端有皮质穗;胸鳍宽大在身体两侧成臂状;臀鳍有8~11根鳍条。各鳍均为深褐色。

产 地: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北部以及黄海。

产 季: 渔汛期从11月至翌年4月。

经济营养价值: 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钱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担取鱼肝油,鱼骨是加工明骨鱼粉的好原料。

鮟鱇鱼又叫老人鱼,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似老人咳嗽。鮟鱇鱼的前端扁平呈圆盘状,身躯向后细尖成柱形,两只眼睛生在头顶上,一张血盆大口长得象身体一样宽,嘴巴边缘长着一排尖端向内的利齿;腹鳍长在喉头,体侧的胸鳍有一个臂,它平时常栖伏水底,紫褐色的体上光滑无鳞但散杂着许多小白点,整个体色与海底颜色很相似。

鮟鱇鱼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当小鱼在闪光点附近游动时,鮟鱇鱼就摇动它的钓具,引鱼上铯,送入口内。

鮟鱇鱼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满着鲨鱼等。它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行动缓慢,又不合群生活,在辽阔的海洋中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遇到雌鱼,那就终身相附至死,雄鱼一生的营养也由雌鱼供给。久而久之,鮟鱇鱼就形成了这种绝无仅有的配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