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太子参图片(太子参图片 全图)

太子参有什么作用

太子参有什么作用

名称:太子参

类别:补益药

拼音:TAI ZI SHEN

拉丁:Radix Pseudstellariae

别名:孩儿参、童参

药用部位:块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端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栽培要点:

产地:江苏、安徽、山东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甘、微苦;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蒸汁。

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什么是太子参

什么是太子参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药材主产于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亦产,目前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

中文学名: 太子参

别称: 异叶假繁缕、孩儿参

二名法: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属: 孩儿参属 Pseudostellaria

种: 孩儿参 P. heterophylla

分布区域: 福建、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目前全国各地都有栽培。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 太子参

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以块根火药。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适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

太子参有什么用途?

太子参有什么用途?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柘荣太子参的外形特点和价值还有用处

太子参 太子参 Radix Pesudostellariae

(英) Heterophylly Falsestarwort Root

别名 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

来源 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块根。

【药材鉴定】干燥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纺锤形,长约2~6厘米,直径约3~6毫米左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及凹下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其上常有残存的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而亮,直接晒干的断面为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定: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6列木栓细胞。皮层薄壁细胞数列,多切向延长。韧皮部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大部;木射线甚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成束,呈放射状排列;初生木质部3-4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2-60μm,于木质部较易察见。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从新》:“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 据《本草从新》、《纲目拾遗》、《饮片新参》等书,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现在商品则普遍用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的块根,虽有滋补功用,但其力较薄。

【化学成分】根含果糖、淀粉、皂甙。含皂甙、果糖淀粉(35.10%)。又据报道,含游离氨基酸,以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最高,占游离氨基酸的30%-40%,还含有麦芽糖(maltose)等。近年从中分得三棕榈酸甘油酯、棕榈酸、β-谷甾醇、△7-豆甾烯-β-醇、胡萝卜甙,△7 -豆甾烯-3-β-D-吡喃葡萄糖甙、肌醇-3-甲醚、α-槐糖和蔗糖。

【相关选方】治自汗:太子参三钱,浮小麦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原生形态】异叶假繁缕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块根长纺锤形。茎下部为紫色,近似四方形,上部近似圆形.绿色的,有2列细毛,节略膨大。叶对生,略带内质,下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狭,上部叶卵状披针形至长卵形,茎端的叶常4枚相集较大,成十字形排列,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二型:闭锁花生茎下部叶腋,小形,花梗细,被柔毛;萼片4;无花瓣。普通花1~3朵顶生,白色;花梗长1~4)厘米,紫色;萼片5,披针形,背面有毛;花瓣5,倒卵形,顶端2齿裂;雄蕊10,花药紫色;雌蕊1,花柱3,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熟时5瓣裂。种子扁圆形,有疣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6 月。生于林下富腐殖质的深厚土壤中。分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功效分类】补虚药 补气药

主产福建、江苏、山东、安徽。其中,福建省柘荣县是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产地。

采制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睦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阴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 根细长防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 角质样(烫过);或类白色,粉性(生晒品)。气微,味微甘。

化学成分含甙果糖及淀粉。

【药材名】太子参

【英文名】Heterophylly Faalsestarwort Root

【拉丁名】Radix Pseudostellariae

【名称考证】孩儿参,童参

【科目来源】双子叶植物药石竹科植物

【药用部位】异叶假繁缕的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①《本草再新》:“味甘,性温,无毒。”②《饮片新参》:“甘润,微苦平。”③《中药志》:“甘苦,微寒。”入肺、脾经《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编辑本段]食疗价值

石竹科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又称太子参。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夏季茎叶枯萎时采挖,洗净,去须根,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苦,性平。能补气益脾,养阴生津。

[参考]含太子参多糖、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能明显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体重与脾脏、胸腺的重量等。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途]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用法]一日12~30g。煎汤,泡茶,煮粥,菜肴。

[附方]

1,太子参煮鹌鹑:太子参30g,玉竹10g,鹌鹑2只。将三者洗净,用水煮熟,加味精、食盐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以太子参、鹌鹑补脾益气,玉竹益胃养阴。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所致之症。

2,太子沙参粥:太子参、北沙参、枇杷叶各10g,粳米120g。北沙参、枇杷叶煎水取汁,放入太子参、粳米煮成稀粥。以白糖调味吃。

本方以太子参、北沙参养阴润燥,以枇杷叶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

太子参是不是寒性的?

【太子参_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_太子参的功效_太子参图片】 主要成分:含果糖等.药理作用:益气、生津.补力远不及人参,且侧重于补益阴气、生津止渴、调肺润燥.炮制:生用.性味:甘、苦、微温.归经:入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主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久病气虚,气短自汗,精神疲倦,津液不足.(是温的)

太子参的相关资料

太子参又名童参,药用块根。可益气生津、补益脾胃,用于治疗脾虚体倦、食欲不振、肺虚咳嗽、心悸口干等症,属补益类中药。

太子参属于药材小品种,年需求量在50万千克以上,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目前,太子参市场价格为55~60元/千克,一般每公顷产量为1200~2250千克,每公顷产值达6万元以上,可以考虑发展种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不宜重茬,前作以豆类、蔬菜等早秋作物为好。

  整地 前作收获后,深翻土地25~30厘米,整平耙细,作龟背形畦,畦宽130厘米,畦高20~25厘米,沟宽25~30厘米。

栽种时间 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选种 宜选用刚起土的种块根。

  栽种密度 在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株距6厘米的标准平放种块根,覆土5厘米,

用种量 600~750千克/亩。

施肥 原则 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为主,限量使用化肥,进行配方施肥,不应使用硝态氮肥。

  基肥 播好种参后撒施焦泥灰7500~15000千克/亩,盖土后施农家肥22500~25000千克/亩。

  追肥 分2次施,第一次在齐苗时,浇施稀薄人粪尿7500千克/亩或尿素75千克/亩,撒施焦泥灰3750~7500千克/亩;第2次在4月初,用尿素105~150千克/亩,冲水泼浇。

  中耕除草 第一次于3月初,用铲子松土,深度2~4厘米,破除板结,铲除杂草;第二次于4月初,用锄头浅锄表土;第三次在封垄前拔除杂草。

灌排水 灌水 遇干旱应及时灌水抗旱,采用沟灌,以畦面渗湿为度,再将沟水排去。

排水 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叶斑病、根腐病、花叶病、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控制农药残留在规定标准范围内。

  农业防治 选用品种:选对病虫抗性较好的品种。合理轮作:与豆类、蔬菜等早秋作物轮作。

  物理防治 用灯光、粮醋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发生、繁殖和危害。

  防治原则 根据太子参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药剂防治,提倡交替用药。

叶斑病发生在4~5月份,叶面出现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植株死亡,可喷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每10天1次,连续2次;根腐病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造成烂根死亡,应在雨后及时排水,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花叶病造成叶片皱缩卷曲,产量降低,要选无病种参、增施磷钾肥。

6月份参苗枯萎后及时采收,选晴天采挖,去除茎叶,用水洗净,直接晒干即为生晒参。若采挖后先将参根在室内摊晾1~2天,再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内浸烫1~3分钟后,捞出晒干即为烫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太子参的作用

可以,作用很多,主要是对小孩子最好。太子参补虚药,补气药。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食少体倦,口渴舌干;肺虚燥咳,咽干痰粘;气阴不足,心悸失眠。

太子参又称为孩儿参、童参,是人参的一种。药性平和、味甘,有补气生津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干咳少痰、病后体虚、盗汗、夜间惊哭、小儿夏季热等。实验研究证实,太子参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常服用太子参可以增强宝宝体质,长期服用未见有副作用。注:(因宝宝的个体差异给宝宝服用须慎重,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向医生咨询)

本品与同样具有补气生津作用的人参、党参、西洋参相比,太子参滋补的药力要差一些,但它的长处在于药性十分平稳,适合长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太子参堪称难得的清补佳品,故特别适宜婴幼儿食用。

小孩子能吃的东西,大人肯定也能吃了。

太子参有什么功效?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异叶假繁缕以块根火药.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

太子参是什么样子的

太子参呈细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至10厘米,直径0.2至0.6厘米,顶端有茎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以条粗肥润,有粉性、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百度里搜到的,建议楼主自己百度一下~~

太子参有哪些功效?

太子参的功效

http://user.qzone.qq.com/342363029/blog/1238595916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忌宜】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用药配伍】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

【各家论述】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