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赏的基本方法有那些
经常看到有网友问怎么样才能提高鉴赏能力.余虽学疏才浅,但愿将自己多年来观察瓷器的一点体会奉献出来,既是希望能对初入门者有所帮助,也是基此抛砖引玉,期盼学界仁人志士不吝发表真见卓识.余深知网上藏龙卧虎,高手如林.余之浅见如有谬误,敬请斧正.
余认为,掌握瓷器鉴赏技巧,首先要学会判断瓷器的新与古.当然,判断新瓷与古董的方面很多,如胎土釉质 器型 彩料画风等许多方面都是必须考察的重要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看包浆.而包浆又是通过光线来显示的.因此,瓷器表面有无包浆与是实光还是虚光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质釉层釉面,使釉面之光现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将实光称之为宝光苏光 蛤蜊光 木纳光等等;将虚光称之为火光贼光等等.包浆是瓷器随着年代沉积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件瓷器既是无人去动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后,自然也会虚光退去,实光显现.造假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釉面虚光减弱,但他造不出包浆.可见学会看包浆是何等的重要.但由于各种瓷器釉面的千差万别,用肉眼看包浆往往判断不准.怎么办?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解决的办法.我的办法是用侧光放大镜对焦观察.即用20倍灯光放大镜观察釉面时,你会发现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会有一处亮点.你将手中的放大镜调整到亮点光焦与视线三点成一线,然后慢慢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现,新瓷的釉面犹如一层金属膜,将光线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无变化的耀眼强光,或者形成一层绞丝状强光;而古瓷就会光线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织、山峦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这样长期观察,你就会学会准确把握釉面包浆的深浅.还有可以通过大量的照象观察去总结把握包浆的经验.
学会看包浆只是解决了正确区分新瓷与古瓷、真品与赝品的问题,但还不能断定古瓷的年代、类型(如是低温釉器还是高温釉器,是单元胎质还是两元胎质或者现代混合胎料,是斗彩、五彩、粉彩还是珐琅彩?)、窑口等等。因此,当你拿到一件瓷器,通过观察包浆初步确定为古瓷之后,还要进入第二步的考察,即通过观察瓷器胎土的颜色、硬度、质感,器型特点,修底修足风格,釉质颜色及透明度,釉层厚度,釉面硬度、光滑明亮度及润泽度,气泡的疏密、大小及通透感,青花发色及青花在釉下釉中釉面的特征,斗彩五彩粉彩等釉彩的呈色及质感,画风、绘画技法及绘画水平等等诸个方面一一进行祥细审查,以大体确定其年代、类型及窑口等。
如果仅仅是为了欣赏古陶瓷的艺术魅力而并不打算收藏,只要学会了看包浆、断年代、分窑口、归类型,就足以尽情享受中国古陶瓷那种千变万化、鬼斧神工的绝妙艺术造化了。但搞收藏甚至作为一种投资手段,仅仅掌握这点知识就不够了。不说别的,只拿造假来说,中国历史上古而有之。而现代赝品仅是出自我们同代人之手,相互之间在时代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并无大的差别,他们的假冒之作尚能骗过很多人的眼睛,更何况那些出自对我们来说几乎毫不了解的时代背景下的古人之手的仿古之作,鉴别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我们在看包浆、断年代、分窑口、归类型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入观察、分析上手之器在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细部特征,看其是否完全符合它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时代的一切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走眼、不失手、不上当。
前面仅仅是谈了些瓷器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但那仅仅是鉴赏瓷器的一种程序和方法,并没有涉及到任何具体的知识性和实质性的问题.但是,就象蒸馒头那样,你会蒸很好的馒头,可你手上没有面粉酵母水、燃料和锅灶等,你还是蒸不出馒头.只是了解了鉴别瓷器的一些技巧,如果没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厚的实践经验,再好的鉴定方法也派不上用场.那么,知识和经验从哪里来?一个字就是”学”.怎么学?我觉得这倒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目前瓷玩界分什么学院派和实践派.我看无论哪个派都应当是立足于实践,同时这种实践又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克服了焦躁和盲动的实践. 因此,建议刚入门的藏友在”练摊儿”的同时买几本书看看.买书一定要有选择性:一是要买那些针对性强的以介绍景德镇出土文物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各大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图录为主同时兼具知识性的书籍.一般不要去买那些纯理论性专箸.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收藏而不是想当学者,那些引经据典的空洞理论对我们实在是用处不大,甚至还会落入歧途.二是要买那些大出版社出的正版书,千万不要买那些地摊书.记得我曾在一位收藏大家朋友的家里见到一本台湾出版的古瓷器鉴定巨箸,上面介绍的数百件历代官窑器,几乎全是现代赝品.我们学了这样的书,岂不是上了贼船?
鉴赏瓷器归根结底靠得是眼力,而眼力则是心力的反映。这就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心里没底儿,眼睛就会茫然。鉴赏瓷器也是一样。如果对某一时代某一窑口某一类型的瓷器事先在脑子里没有一个完整清晰而又准确的概念,当遇到这种瓷器时,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常听有人吹嘘,他玩儿瓷器几年几十年,上手过瓷器几万甚至十几万件。其实,无论玩多长时间,见过多少东西,只要没有自觉地进行过系统地研究,终久也不过是个“二把刀”,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这是因为,鉴别一件瓷器需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事项,每一事项都有不同年代不同窑口不同类型的不同知识内容。如果不是通过大量的、系统的、仔细的、反复的观察、联系和对比,而仅仅是靠上手瓷器去一点一点积累经验,不仅太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我们”炼摊儿”也好,跑博物馆也好,都不可能那么方便。家里拥有大量的瓷器供我们去作系统的研究更不现实。而只有通过看书去系统反复地观察分析大量的图板来获取知识,才是最便捷、最经济、 最现实的。
【瓷器鉴赏】从哪些方面对瓷器进行鉴赏?
导语:中国是陶瓷之都,它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瓷器的种类繁多,凝结了我国的文化中的精华。一些古玩爱好者喜欢收藏陶瓷器,但是对于一些刚刚入门的新手来说,对陶器鉴定的方法还不是很熟练,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如何对陶瓷进行鉴赏?
一、对于陶瓷的鉴赏是通过陶瓷的款识、纹饰、造型和钛釉等具有特征的方面,对陶瓷进行鉴赏。款识的鉴赏,在鉴赏过程中,对陶瓷下方的款识来判断陶瓷器具的新旧程度和器具的真伪。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仿制陶瓷器混入市场,尤其是仿制明清两朝的陶瓷。在明清瓷器底部都有落款年款,所以我们鉴赏陶瓷的时候首先要观察陶瓷的款识。但在我国元代时期的官窑是带有年款,据文献记载,北宋时期的瓷器下方有“景德年款”的年款。还要注意款识的样式,明清时期多用青花。
二、对陶瓷器型的鉴赏:在对一款陶瓷进行鉴赏的时候,可以通过对陶瓷外形进行鉴定。首先要对历史有个详细的了解,还要了解当时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他们当时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元明清时期,元代的陶瓷造型比较显得笨拙,陶瓷的器型较大,器口大,胎体较厚,烧制过程很难。在明清时期的瓷器,多为盘、碗,它的底部大多是外凸内凹的特点。宣德年间的瓷器造型独出心裁,富有创新意义。雍正年代的瓷器有着小巧玲珑、曲线美的特点,在纹饰上采用的工笔画的手法,使得瓷器更加的形象生动。
三、瓷器对纹饰色彩方面的特点,根据瓷器的纹饰和色彩对瓷器进行鉴赏。陶瓷器上的纹饰有着鲜明的时代象征,瓷器上的纹饰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简洁到样式繁多,从单一色彩到色彩绚丽。着这些方面,元代时期的瓷器纹饰就是一个鲜明的转折点,元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青花、釉下彩等,在瓷器历史中是一个转折时期,打破之前原有单一色彩的瓷器。在瓷器上绘制纹饰的材料也有所改变,元末时期采用的是进口的青料作为绘制颜料。
四、瓷器胎釉的鉴赏:根据胎釉对瓷器进行鉴赏,因为时期和区域的不同,瓷器制作的胎釉和烧制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一些古瓷的鉴赏方面,注意观察釉质的粗细和釉质的光泽。鉴赏胎质就是观察瓷器的底足,一般元代时的瓷器的底足较粗糙,明清时期较为细腻。
经过小编对瓷器鉴赏方面的介绍,大家对瓷器方面的鉴赏是不是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呢。
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
首先看造型: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其次看工艺:瓷器装烧方法不同,成型工艺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明显的特征,成为我们的另一个重要依据之一。例如,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第三看胎釉: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又一个重要依据之一。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因此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
第四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第五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例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再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陶瓷时的参考因素。
第六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因时代不同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 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工艺、胎釉、彩料、纹饰、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不过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应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
瓷器鉴定知识,短期还是很难掌握的。如果楼主想要鉴定瓷器的话,建议去博宝网在线鉴定。那里鉴定不收费。而且鉴定结果很可靠。如果鉴定为真,可以直接去博宝网商城和博宝网在线拍卖,这两个销售平台很不错。买家很多。
如何鉴赏中国古代瓷器
鉴定古代瓷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造型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工艺、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因此生产的瓷器有不同的造型特点。为鉴定工作提供了依据。除了掌握各时代、各地区瓷器的造型特点以外,还要观察其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沿、腹部、底足、耳、流、柄、系等都要细致观察,总结出规律。
(二)看胎釉
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的不同,烧造的器物质地、胎色、釉色各不相同,成为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别胎色、胎质主要是观察底、口和器身缩釉露胎处的颜色和质地,注意其特征。鉴定釉质则要注意观察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的疏密等特征。
(三)看工艺
器物成型工艺不同,烧造方法不同,烧成温度和燃料不同会在器物上留下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应特别注意。
(四)看纹饰
每个时代、地区的器物纹饰,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其不同主要表现在花纹题材、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艺术欣赏、生活习俗、制作技术等的不同,成为鉴定时参考的重要因素。
(五)看彩料
带釉彩的瓷器,各时期、各瓷址往往各具特色。由于所用彩料成分不同、配制方法不同、烧制条件不同,因而彩料的呈色也有区别,有些区别是十分细微的,要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六)看款识
刻、划、印、写在器物上的文字。不同时期的款识,有不同的文字内容、书体、笔法、结构、书写位置、字数等。这些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对一些款识笔法的细致之处,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特征,要认真体会和对比,才能看出真伪。
总之,必须对瓷器上各个方面的风格和特点都了解,才能找出鉴定古代瓷器的依据。但是,我们鉴定古代瓷器时不能孤立地去观察某一方面的特征就妄断真伪,必须综合造型、胎质、胎色、釉彩、工艺、釉色、款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定。
如何鉴赏青花瓷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年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纪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写、刻、印等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款识,称为纪年款。我国古代瓷器款识,以纪年示为主,纪年款又帝王年号的年款和以天干地支表明年号的干支款两类。明代永乐年间,在青花瓷上开始出现纪年款,篆书字体飘逸流畅,边饰莲瓣纹。宣靖款端庄刚劲。成化款铁划银钩,釉面有云蒙气。嘉靖款笔划粗重,劲中藏秀。前人曾将明代纪年款归纳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五句话。清代康熙款字体工整,青花料色明丽。雍正款楷书苍劲有力,格式讲究。乾隆、嘉、道光款多为篆体,字体排列紧密,犹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识中”江西瓷业公司”款较多,楷书秀逸,其中还有英文款识”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标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窑青花瓷的纪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体草率。书写得很随意。
吉言款 书写含有吉祥寓意的词句,民间青花瓷上常普遍见到。字体多为行草,潇洒飘逸,一气呵成。”福寿康宁”、”长命富贵”、”万福攸同”等语句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书写在瓷器上,作为私家收藏的标志。有”浴砚书屋”、”若深珍藏”、”白玉斋”等。堂名款瓷的制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赞颂款 寄托了陶瓷艺术对瓷器的喜爱之情,如”玉石宝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历史悠久,是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洁白光润,”玉”就只能屈居为”弟”了。
纹饰款 又叫”花样款”,以简练的图案装饰器底,为民间青花瓷的特色款识,与篆刻中的”肖形印”有异同工之妙。图案有博古图、暗八仙、八吉祥等。纹饰款中的”豆干款”为菱形框架结构,犹如现代建筑中的高楼大厦,是民间作坊的记号,又叫”花押”。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从哪些方面对瓷器进行鉴赏
欣赏瓷器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器型,釉色,釉质,做工,彩绘,画工,底足,款识,神韵,艺术性,品相.谢谢
瓷器鉴定 三个方面教你如何入手好瓷器
瓷器鉴定 瓷器发源于中国,很多人喜欢中国的瓷器,国人喜欢,或用作收藏投资类,或日常使用。国外的人使用瓷器,也大多如此。不管是上层达官显贵,还是下次普通老百姓,都离不开瓷器。真品瓷器往往艺术价值高的同时,市场价值也很大,而假瓷器往往能容易造成人们的失财失物,很多人因为假瓷器“很受伤”,他们遇到没辙的时候非常需要瓷器鉴定。 有瓷器投资者想通过投资瓷器,让自己一步登天,想让自己快速发财。当然,发财梦是每个人都应该想的,重要的是如果不讲方法,盲目投资,盲目追求,不仅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也让自己的财产渐渐消失。 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有这样的一个人,仅仅是因为对瓷器比较感兴趣,将自己的大好前程一下子放弃,全心全意扑入瓷器上面,因为投入的精力大,方向找对了,因而在时间的磨练下,他最终学会这个本事:瓷器鉴定,于是他当了一辈子的瓷器鉴定家,不管是谁,拿过来的瓷器,他都不用看,只要用手抚摸下,就能辨别是哪个年代的瓷器,是老瓷器,还是仿瓷。究竟是青花瓷,还是别的瓷器。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是不可能学会那么厉害的本事,但有些小技巧,也能让你在投资收藏的路上,与瓷器为伴的时候,不会感到太孤单太寂寞。 首先,我们都知道,鉴赏类别的,不管是鉴赏瓷器还是书画还是其他可以投资的一切宝贝,都要从看来入手。那么,瓷器看什么呢?瓷器看外观,外型如何。我们都知道,中国瓷器发展历史里面,有一个朝代是非常注重器的。这句话讲的就是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特点,外型是不同的。当然,看外形不仅仅是看每个时代瓷器长的什么样子,重要的是看外型颜色、花色、技术水平等,一般而言,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瓷器比较古朴的,年代越久;瓷器比较新潮,颜色靓丽的,则是年代比较近的了。 从外型上来看,这只是初步的判断,需要每个瓷器爱好者对每个年代瓷器特点有自己的判断,研究。比如康熙瓷器外型颜色等是什么样的,乾隆瓷器有什么特点等。 有初步的判断后,才能让自己开始接下来的步骤。很多人都会知道,瓷器最重要的是什么。有人喜欢外型,外型漂亮的,第一眼感觉就好。有人喜欢釉色,釉色正常的才会摆在家里。当然,我们也对釉色比较注意,不是我们注意釉色,而是在瓷器制作的时候,工匠们就非常注重釉色了。 这是第二个方面,我们需要仔细判别瓷器的釉料。我们以明清时期的瓷器为例,分析分析他们的釉色有什么特点。永乐年间的青花瓷,用的是进口的青料,宣德年间的瓷器亦如是。进口的青料有这样的特点,釉色晕散非常自然,有浓翠的光泽,不过,效果也不太好,有黑疵存在;成化年间的瓷器,釉色几乎都是采用的江西乐平当地的釉料,有素雅、清丽明快的特点。 嘉靖、万历是用的回青料,成色浓艳,蓝中泛紫色。而康熙瓷器的釉色则主要是用的浙江本地的釉料,层次分明,明艳净丽。主要注意的是,国产的青花瓷釉料,晕散都不是很自然,黑斑等,都需要人工进行点缀,此条,可以通过仔细观察,人工发现。 每个年代的瓷器都有自己的标志性说明,那就是落款。我们都知道,有的朝代非常注重“版权”,有的则比较注意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题款不写个人,专写国号或朝代。元代前的瓷器发展,一般很少有见到落款年份的字眼,从明代开始,就有了区分他们年代的方法,那就是看足底,每个朝代有自己的题款方法,比如字是怎么写的,笔法有何不同,有的是小篆,有的是楷书。当然,不是每个朝代都会在足底题款,有的是在瓷身。 不管是当一名瓷器鉴定师也好,还是普普通通的瓷器投资者也罢,有些知识是必须要了解的,在促进瓷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也让自己在鉴定瓷器、投资瓷器、收藏瓷器的过程中,不至于感到陌生和后悔。
怎么识别瓷器
瓷器是收藏“大项”。近年来,在拍卖会和古玩市场中,明清古瓷因量稀物美而广受追捧,价格屡创新高,连原先不为人关注的民国瓷器价格也不断走高。在博宝艺术网上,但古玩市场上所售的瓷器很多都是赝品,那么怎样提防和识别瓷器赝品呢?
一、提防新瓷作旧。把新瓷退去光泽,以显出古朴的风味。一种方法是将新瓷长期埋在地底下,或在泥土中掺蛋白涂在瓷器表面再埋入地下一段时间,以期整新如旧;另一种方法是将新瓷放入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浸泡,以获得作旧的效果;还有一种是用牙膏和水砂纸“上阵”对新瓷进行加工,这样处理以后,新瓷变得古旧,没有亮色。此外,还有用烟熏法、茶煮法等加工作旧的。其实,真正的古瓷器虽然有旧色,但这是岁月沧桑造就的,是不规则的。如果通体一模一样的旧色,你就要多加注意了。
二、提防用真坯作假瓷。这样的作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取破旧瓷器的底,粘接在伪造的新瓷上。款是真的,但是瓷体却是假的;另一种是取无花的旧瓷,彩绘后重烧。第一种方法用高倍放大镜细看就能看出端倪;第二种方法得从画风、釉彩上判断。
三、提防被掩盖缺陷的瓷器。有的作假方式是将破损的素洁古瓷用胶粘合,然后为了掩盖粘合痕迹,就在裂痕处画上图案来掩饰。你要瞅出这些被掩盖的痕迹,就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还要从画风和色料的品质上找出蛛丝马迹。还有的对缺损的古瓷进行补接,比如补耳、补足、补口。这都是重新捏制缺损部分,然后加釉彩重烧。虽然价值可能很高,但是其风格和色泽仍会有差异。所以,你拿到一件古瓷的时候,要对这些重点部位多瞧多看。
四、提防单色釉瓷器造假。近年来单色釉瓷器在收藏市场里很受欢迎,单色釉瓷里其实有很多赝品,比如,单色釉中的胭脂红在古代很难烧,而现在科技发展和工艺水平提高,有的造假者就直接烧制这些瓷器冒充旧物,因为釉色几乎能一模一样。不过,其胎质器形可能会露馅,有的胎质过于细腻,超出了古人的工艺水平,这显然就是假货。
如何鉴别宣德青花瓷器
宣德青花瓷器鉴别分两种:
一、热释光检测鉴定
是指晶体在受辐射作用后积蓄的能量在加热过程中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现象是一次性的,也就是固体在受辐射作用后,只有第一次被加热时才会有光被释放出来。在以后的加热过程中,除非重新再接受辐射作用,否则将不会有发光现象。
光释光等测年方法,是因放射性物质如U、Th等的辐射长期作用于有关介质如地质样品中的石英及长石等,使介质所接收到的辐射剂量不断积累,即受辐照的样品在还未达到饱和之前,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如果知道了年剂量,则样品年龄=样品接受到的总剂量/环境给予样品的年剂量。
光释光(OSL)是用光来激发样品, 此时样品所获得的辐射剂量也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再对对释放出来的光线加以测量, 便可了解地质样品的年龄情况。
二、荧光光谱检测鉴定
1、分析速度高。测定用时与测定精密度有关,但壹般都很短,2~5分钟就可以测完样品中的全部待测元素。
2、与检测范围广X射线荧光光谱跟样品的化学结合状态无关,而且跟固体、粉末、液体及晶质、非晶质等物质的状态也基本上没有关系,气体密封在容器内也可分析。但是在高分辨率的精密测定中却可看到有波长变化等现象,特别是在超软X射线范围内,这种效应更为显著。
3、非破坏分析。在测定中不会引起化学状态的改变,也不会出现试样飞散现象。同壹试样可反复多次测量,结果重现性好。
4、属于物理分析行为X射线荧光分析是壹种物理分析方法,所以对在化学性质上属同壹族的元素也能进行分析。
5、 分析精密度高。
6、 制样简单,固体、粉末、液体样品等都可以进行分析。
陶瓷鉴赏有什么技巧
三生藏为您简单介绍以下几点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 4.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