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发光原理是什么啊?
白炽灯又叫做电灯泡,它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多摄氏度)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摄氏度以上,灯丝在处于白炽状态时,就象烧红了的铁能发光一样而发出光来。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故称之为白炽灯。白炽灯发光时,大量的电能将转化为热能,只有极少一部分(可能不到1%,没计算过)可以转化为有用的光能。白炽灯图片白炽灯图片,白炽灯发光原理,白炽灯功率。白炽灯发出的光是全色光,但各种色光的成份比例是由发光物质(钨)以及温度决定的。比例不平衡就导致了光的颜色的偏色,所以在白炽灯下物体的颜色不够真实。白炽灯的寿命跟灯丝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灯丝就越容易升华。日光灯两端发黑过程是:钨丝的升华直接变成钨气,这些钨气体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又凝华在灯管壁上而发黑的,当钨丝升华到比较细瘦时,通电后就很容易烧断,从而结束了灯的寿命。所以白炽灯的功率越大。白炽灯图片,白炽灯发光原理,白炽灯功率。
普通白炽灯的工作原理?
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白炽灯,其结构和部件不尽相同。普通白炽灯泡(见图)的主要部件是玻壳和灯丝。
白炽灯
玻壳 一般用透明玻璃制成。为避免灯丝眩光,对玻壳可进行内涂覆或磨砂处理,以形成光的漫反射。透明玻璃灯泡的数量则已逐渐减少。为加强某一方向的发光强度,还在玻壳上蒸涂铝反射层。一些特殊用途的灯泡采用彩色玻璃。
灯丝 又称白炽体。是灯泡的发光体,常用钨制成单螺旋丝或双螺旋丝。钨丝由芯柱上的钼丝支架支撑,两端与导丝连接。为安全起见,高电压充气白炽灯外导丝还接有保险丝。为提高灯丝的发光效率,灯泡内的空气通过芯柱内的排气管抽出,或是抽真空后再充进需要的惰性气体。
灯丝有如下基本要求:①熔点温度高。灯丝的熔点温度高则灯泡的放光效率也高。②蒸发速率小。一般灯丝的寿
白炽灯命随蒸发速率减小而延长。此外,蒸发还会引起玻壳内部污染而吸收可见光,减少光通量。③辐射选择性好。灯丝应能使大部分能量在可见光区域内辐射。④机械加工性能好。灯丝材料用机械方法拉制成合格的细丝并能绕制成螺旋状。⑤在高温下能充分定型。螺旋灯丝在高温工作时由于本身重量出现下垂变形,会造成灯丝各段的温度不匀,影响寿命。应尽量避免这种变形。⑥有较大的电阻率。钨的上述性能较其他材料的好,因此在白炽灯中已普遍采用。钨的熔点为3680±20K,此时发光效率可达52lm/W。白炽灯中钨丝的实际工作温度为2800~3000K。为了提高钨丝的坚韧性,防止在高温时变形,通常在钨丝中加入微量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等
白炽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C.D
电灯刚打开时,灯丝的温度较低,随后电阻变大;在I-U图象中,倾斜程度表示电阻的倒数即 I U =1 R ,因此其倾斜程度逐渐较小.故D正确. 故选D
如图9所示,一个白炽灯泡,当其两端电压增加时,以下是它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因为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图中是I-U图,斜率是电阻的倒数.应选斜率变小的D项.
白炽灯泡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考虑到灯泡内的灯丝的话..就不是. 即使不考虑灯丝,灯泡的形状也不完全是标准的..
这是一种灯泡(白炽灯)吗
没什么明显却别,都是白炽灯.磨砂 和透明,是玻璃材质不一样. 磨砂光线柔和,透明相对亮一点.
如图所示的图象分别是家庭电路中的两个白炽灯泡L 1 、L 2 的U—I图象.由这两条曲线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
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300V 导体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造成的,由图象可知,正常工作时,L1的电流小,串联时就要先考虑L1的承受能力(1)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导体的电阻不变,但像灯丝正常发光时温度达到2000℃以上,电阻将发生变化,所以会出现上面的U-I图象;(2)由U-I图象可知,要使灯正常发光(安全),最大电流不能超过0.25A 由图知:当I=00.25A时,U1=220V,U2=80V,所以:U=U1+U2=220V+80V=300V
仔细观察一只完好的白炽灯泡,你会发现灯泡内玻璃柱或支持钨丝的金属上有一些红色物质,它是红磷,你知道红磷
红磷可以消耗灯泡内多余的氧气,可以防止钨丝被氧气所氧化.从而延长灯泡寿命.
2. 如图所示,一个白炽灯泡L标有“4V 4W”字样,将它与一个定值电阻R0串联后接入电源电压为6V的电路中,R0
(1)RL=U2/P=(4V) 2/4W=4Ω (2)I=U/ RL=2V/4Ω=0.5A R0=P/I2=2W/(0.5A)2=8Ω (3)P实= I2R=(0.5A)2*4Ω=1W
如图,三只白炽灯泡L 1 、L 2 、L 3 分别与线圈L、电阻R、电容器C串联后接在同一个交流电源上,供电电压
A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电源的最大值不变,角速度减小,频率变小,对于电感线圈,频率越小阻碍作用yuexiao ,因此灯泡L1变亮,灯泡L2不变,对于电容器,频率越小阻碍作用越大,因此灯泡L3变暗,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电感,阻碍作用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电容器,阻碍作用会随着频率的减小而减小